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64|回復: 0

[認識疾病] 貧血 小心癌症警訊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1-5-4 08:25: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貧血 小心癌症警訊

四十歲的林小姐是一名新手媽媽,懷孕期間經產檢發現自己有貧血的現象,且為缺鐵性貧血,當時自認可能因營養攝取不足,只要調整飲食習慣就可以。但直到產後貧血的症狀還是持續發生,在親友推薦下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進行健康檢查。在醫師建議下安排無痛舒眠胃鏡檢查,檢查過程中赫然發現胃部有一處明顯的潰瘍性腫瘤,經切片病理檢驗後確診罹患低惡性度的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MALToma),且有幽門桿菌感染。這項的結果讓林小姐感到十分震驚,因除了貧血現象外,並無任何不適症狀。也讓林小姐不禁提問:「懷孕時發現貧血的問題,所以直覺認為貧血是懷孕造成的,想都沒想到竟然可能與胃淋巴癌有關。」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梁程超副院長說明女性在懷孕期間常見貧血,但造成貧血的原因很多,如慢性疾病、缺乏維生素B十二、B六、消化性潰瘍、胃癌、大腸癌等胃部病灶出血都會造成貧血,若像林小姐一樣發生持續的貧血,建議一定要先找出貧血的原因,對症改善或治療。

以林小姐一例來看,低惡性度的MALToma細胞分化較好,腫瘤進展較緩慢,不會造成立即生命危險,相信後續林小姐若有遵照專科醫師的治療方針,積極配合應可獲得不錯的治癒效果。

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途徑為經口傳染,包括汙染的飲水、食物或唾液等,也容易在家庭中彼此相互感染,甚至可能經由口對口的親密接觸而傳染,與個人生活習慣和衛生環境也有很大關係。

梁程超副院長提醒民眾人體內雖存在許多細菌並且可以和平共處,但胃部若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就必須要接受除菌治療,以降低胃部病變的風險。大多經由檢查發現有MALToma的患者,胃內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相當高,高達九十%以上。在醫學界已證實胃幽門螺旋桿菌會引起慢性胃炎,其中十五∼二十%的機率會發展成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一∼二%發展成胃癌;○•一%發展成胃淋巴癌。

若檢查發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接受除菌治療已是維護胃部健康的不二法則。梁程超副院長提醒除了定期篩檢確保胃部健康狀況外,生活飲食習慣也很重要,應戒菸、避免重鹹、醃漬、煙燻燒烤及、加工食物或發霉的食物,若家族內有罹患胃癌的家族史也要多加留意胃部的健康狀況,以降低胃癌對健康帶來的危害。

台灣新生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20 20:53 , Processed in 0.16046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