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51|回復: 0

[認識疾病] 全身性紅斑性狼瘡 死亡率是一般人2.6倍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3-9-2 09:26: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全身性紅斑性狼瘡 死亡率是一般人2.6倍

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好發於二○至四十九歲年輕女性,除了典型蝴蝶斑症狀、慢性疲勞外,其引發的腎臟及心血管等重大器官損傷更不容忽視。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指出,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因症狀反覆多變,從診斷到確診需要歷經數年時間,難以掌握的病程特性,及可以侵犯全身器官、造成重大器官損傷的高度風險,導致超過半數的病患無法繼續全職工作,特別是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病友多為年輕女性,橫跨學生、上班族、家庭主婦等多重社會角色,對患者的身心靈影響甚鉅,需社會大眾的理解及支持,協助病友在長期抗戰之路上能重拾信心。

台灣每十萬人約有九十七•五人罹患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根據衛福部一一二年七月統計,全台領有重大傷病卡的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患者約有二萬五千四百人,特別好發於二○至四十九歲年輕女性。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羅淑芬醫師表示,俗稱蝴蝶斑的紅疹是最典型症狀,高達八成患者易於臉、頸、手臂等處出現紅斑,許多患者更是長期處於疲勞狀態,由於自體免疫系統可能攻擊不同器官,因此也易伴隨骨骼關節病變、血液系統異常、腎臟及心血管疾病等諸多共病,根據統計,超過五十%的病患在診斷後十年內會產生不可逆的器官損傷,死亡率更是一般人的二•六倍,其中又以感染症、心血管疾病及惡性腫瘤為前三大死因。另外,因狼瘡腎炎引發的急性腎衰竭,以及長期使用高劑量類固醇,亦是死亡的高風險因子,顯見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及早且正確治療的重要性。

三軍總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盧俊吉醫師表示,現在有新一代生物製劑打破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治療困境,可就根源降低免疫系統的異常活化,減少類固醇的使用次數及劑量,對於改善患者皮膚黏膜、肌肉關節、血球下降等症狀成效明顯。新型生物製劑目前已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在歐美已取得適應症,且於今年四月十日正式通過臺灣食藥署核准,可供臨床使用,有望提升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患者生活品質,盧俊吉醫師也鼓勵,病患可與醫師討論,評估最適合自己的選擇,讓治療可以精準達標。

台灣新生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18 07:15 , Processed in 0.0958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