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樓主: roompp

[電影] 無人區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4-4-24 19:16:09 | 顯示全部樓層
劇終放字幕時 整個廳裏響起了掌聲 持續了大約30秒——因為拿的是友情贈票 這廳裏的觀眾基本都是圈內人 友情戲我看過不少了 從以前媒體觀影 到現在業內人士觀影 劇終有人鼓掌 這是第壹次
  
  掌聲從側面印證了這部電影的特別之處 文人互踩 同行相輕乃是業中陋習 如果這幫人能鼓掌 並在散場後紛紛駐足在大廳裏聊這部片子 那說明 是真好
  
  但 好在哪兒呢?
  
  同壹天 同壹時間 女友去另壹個影院看了《無人區》 從那兒聽到普通觀眾散場時的牢騷:什麽玩意兒?沒看懂 搞什麽飛機?壹點都不好笑…… 不能不說 這些話 足夠讓任何壹個用心做電影的影人心涼
  
  我原本估計《無人區》票房能過8億 現在看來 得大幅調低預期 估計也就3-4億封頂
  
  電影的藝術屬性和商業屬性之間的鴻溝 壹直存在 調和只是個案 妳死我活才是常態
  
  言歸正傳 說說這片子到底牛逼在哪兒 不過 說牛逼以前 先說說可能的bug——當然 bug並不代表不好 任何壹部電影幾乎都有bug 牛逼如《老無所依》 殺手殺人的手法也有明顯漏洞 經典如《大白鯊》 鯊魚炸成碎片的橋段也被人吐槽了n年
  
  因為只看了壹遍 憑著記憶瞎說 說到哪兒算哪兒:
  
  1.徐錚和巴多兄弟發生沖突後 擋風玻璃被砸花 為何沒選擇掉頭修車 反而壹路前行 從普通人的心理來說 掉頭回市裏的可能性更高——當然這裏面有個解釋 他擔心回頭被那兄弟二人堵上 問題是 假如他壹路狂飆從戈壁上越過 很容易甩掉巴多兄弟 而壹旦進了市裏 身為律師的他是不用怕這倆人的
  
  2.加油站裏 傻子父子為何沒發現車裏的“屍體”?—— 壹個解釋是 修前車窗的是傻子 所以看到也沒反應 但傻子他爹呢?加油時都沒往裏瞅壹眼?
  
  3.加油站老板勒索徐錚讓他“看節目”時 徐見傻子要靠近車 趕緊答應 這個反應是不對的 因為這時他擔心有人靠近車發現屍體 更合理的處理方式是 嚷壹嗓子 吸引傻子註意 或者讓他帶路
  
  4.余男誤會徐錚是警察時的對白有問題 因為她壹直想逃走 如果真以為徐是警察 根本不會點破——當然這個不好用鏡頭語言交待 也會犧牲了對白的搞笑效果 所以權衡之下 導演還是在邏輯合理性上做了壹點妥協
  
  5.徐錚發現沒打火機後返回修車廠 余男是如何大白天 眾目睽睽之下拎著壹堆東西躲進後備箱的 要知道 那種後備箱關門聲音很響——如果改成過了壹夜 似乎更能說通 當然 那樣巴多兄弟回來的時間就不太合理了 整個節奏也拖踏
  
  6.黃渤槍擊徐錚等人後 為何那麽輕易地就走了 而沒檢查屍體?這裏有場刪了的戲 黃渤讓余男檢查徐錚死沒死 余男發現還有氣卻故意說沒死——這個戲劇功用是有的 但同樣面臨合理性的問題 因為殺手檢查屍體 不會假手於壹個自己信不過的人
  
  7.重遇後隼販子和徐錚關於“壹不壹樣”的對話 不符合人物性格 是為了照顧中國觀眾“對白點題”的欣賞習慣而改的 其實寧浩原本的臺詞是:隼販子說 潘律師 剛有個女人勒索我五十塊錢 妳說說 這應該判個什麽刑 徐錚敷衍壹句後 隼販子說 我給他判了死刑——原來這個處理比現在的高明百倍!
  
  8.隼販子為何要報警後用汽車尾氣殺徐錚?從戲劇功用上是為了讓主角不死 並和余男再次發生情感聯系 但邏輯上不合理 刑偵上 壹個慣犯(以換法子殺人折磨人為樂的變態除外)殺人 通常會采取相同且最有效的手法 隼販子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弄死徐錚 然後汽油毀屍滅跡 根本不必畫蛇添足 布置什麽假自殺現場 反而容易穿幫
  
  9.二道梁子的爭鬥戲 時間上立不住——傻子他爹能拿著隼直接去二道梁子 說明他沒回家 他是本地人 不存在找不到路壹說 又開著車 那麽他應該最先到 騎馬的徐錚最後到 結果卻是隼販子螳螂捕蟬 徐錚黃雀在後
  
  10.可能是全片最硬的壹處bug 巴多為什麽要開車撞隼販子?他之前有段對白:要不是妳們律師 他們怎麽能放出來 說明他可能知道這幫人是販隼的 但打他哥的是黃渤 他也壓根不知道隼販子和黃渤是壹夥的 更沒見過他和他的車 怎麽可能剛好出現在那兒 並且適時地撞車救了徐錚壹命?唯壹能彌補這事的 是觀眾慣性思維下的腦補
  
  11.巴多是不可能開著壹車油去撞車的 這是找死
  
  12.結尾隼販子先是扔了槍換刀 後又和徐錚較勁 非要撞死余男 這壹點是為了結局升華刻意扳過來的 最直接的法子 壹槍蹦了徐錚 壹槍蹦了余男 拿錢走人
  
  13.陶虹那場戲 誰都看得出是為了審查後加的 不過也還有精妙之處
  
  14.全片宏觀上的壹個bug:視角問題 壹開始的敘述者是徐錚 可片尾他已經死了 視角給換到了余男身上 當然這裏有個典故 因為原版前面是沒有那段頗有哲理性的旁白的 不知為何後來給改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4-24 19:16:28 | 顯示全部樓層
作為舶來的類型片種,美國的西部片有其特定的自然、歷史和社會的背景。西部片中往往法治孱弱,治安官(sheriff)都是紙老虎,使得西部壹定程度上成為了法外之地。這個總的環境與西部片中亡命之徒的弱肉強食的人性是互相造就的。否則在動不動就蹦“我們香港是壹個法治社會”這種臺詞的地方,是沒法拍西部片的,只有壹般的警匪片。
  
  譬如韓國的金知雲拍的泡菜西部片《好家夥、壞家夥、怪家夥》,還得講述發生在中國老百姓身邊的故事。因為韓國沒有黃沙漫天的地兒,而韓國以西就是咱“西朝鮮“了。
  
  作為西部片這個幾乎是中國電影的“無人區“的拓荒階段的作品,《無人區》如何建構我們的西部,才能使人信服呢?於是在寧浩的電影作品序列中,這個故事的地理定位便顯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我們的西部在哪裏?令人奇怪卻又在意料之中的是,對“無人區“的地理經緯這麽重要的信息,影片卻語焉不詳,只提供了幾乎是最低限度的信息——西部,這甚至不及反腐電視劇中的“海濱的D市“。無法更精確地落到某地,否則,被精確地冒犯的,將是某地的政府、警察等等權力機關。
  
  即便如此小心翼翼,趙葆華們已經要跳起來了:”這是哪裏的無人區?是公海麽?不是。劇情提示這是中國新疆境內的無人區。如此以來問題就出現了,不是環境選錯,而是藝術表現有誤。“
  
  寧浩以為在法網恢恢的天朝黃土裏劃出壹塊無名的“飛地“,就可以跳出“江湖”,規避政治權力,去做他的“人性實驗”,孰料江湖中人趙葆華們毫不買賬:“創作者以為這是無人區,便可以將瘋狂玩顛,將瘋狂玩到極致…寧浩們認為既是無人區,就是警力延伸不到的地方。瘋狂犯罪就有了藝術合理性。”換句話說,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只要是我朝疆土,不論是在銀幕內還是在銀幕外,天朝的法網疏而不失,都要管起來。
  
  所以趙葆華說“問題”不是“環境選錯”,錯了。問題首先就是“環境“之錯,因為中國根本沒有西部片所需的這樣壹塊“法外之地“的容身之地。
  
  
  無人區的“人”去哪兒了?
  
  我們註意到官方海報上片名logo中虛寫的“人”字、或者最終版預告片中更進壹步崩壞的“人”字,顯然是意指被抹掉了的某種“人性“。被抹掉,但這裏的人性也不是壹片空白。
  
  在談論本片的靈感來源時,寧浩提到了新疆當地人“動物性的敏感“: “他們只需望向遠方,就知道要變天了;身處沙漠中,立即就能知道附近是否有水源。”可是感知天氣、尋找水源,只是動物適應環境的生存本能而已,和片中 “殺人越貨”的心理根源有什麽關系?顯然,寧浩在這裏想說但沒說的,其實是這種本能在極端環境下的狀態——弱肉強食這四個字。
  
  在了無人煙的地方,既可能有熱情淳樸,也會有弱肉強食。那麽觀眾就要發問了,是什麽造成了片中熱情淳樸的泯滅和弱肉強食的盛行?是什麽?
  
  如果只是要拍動物世界,大談這樣單薄的人性也許就夠了;但寧浩的視野顯然不止於此。寧浩出過壹本書,《混大成人》。那是他跟畫家、評論家林旭東的創作對談錄。談到《無人區》所受的啟發,寧浩提到美國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西部片《不可饒恕》(U nforgiven,1992),“它借西部片的殼,來講社會層面的問題,我覺得這是壹個很有意思的做法”。這絕不是偶然。
  
  首先耐人尋味的是,徐崢飾演的主角不是生來就是壹群狗咬狗中的壹條狗,而是壹個道貌岸然的、無人區之外的城裏人。他的”道貌岸然“,就是他屬於的那個”城“的遊戲規則:庭審上通過對法律的洞悉而“線索不是法律,證據才是”;不聽信誓旦旦、只看白紙黑字(不理會多布傑的十天後還款的承諾,而堅持開走對方的汽車作為抵押);要上頭條,就得給記者們撒紅包…
  
  可是從庭審完結、出了警察的關卡開始,徐崢步入了壹個法外之地。當導演寧浩客串的小角色出場後什麽也沒幹,也不理會主角徐崢的問路,只是像西部片裏壹樣,噴射出了壹大口飽含戾氣的痰時,我們明顯能感受到作者塑造影片風格的努力——不管管它叫西部片還是公路片。而之後片中的第二口痰,又使徐崢與運煤氣罐的倆兄弟結下了梁子。如果沒記錯的話,此後黑店的老板還吐過壹次。這個生理行為不同尋常地在片中多次出現,試圖塑造壹個“臟亂差”的現實。
  
  可他只猜中了開頭,沒猜到結局。文明社會的邏輯的崩壞。他的金句”線索不是法律,證據才是“差點被警察拿來對付他自己;他堅持開走的汽車恰恰被多布傑利用來運送鷹隼通過警察的檢查;而到了片末,雖然他已經不需要紅包和新聞發布會來上頭條了,但頭條故事也早已不是他之前設想的那個了。
  
  
  無人區不是壹片空白
  
  無人區外的規則無時不刻不在影響著無人區內的規則。從片中角色談及“外面的世界“時的只言片語這壹小孔中,我們窺見了無人區之外、各色人等的欲望之地的各色規則:徐崢上頭條的名利規則;”壹只隼壹百萬“的供銷網絡;黑店裏的”壹百“姐如果還活著的話,就要去消費她收的那麽多”壹百“之地(否則在這窮山惡水裏怎麽花呢);法律的規則——按肖申克的說法,輸案子都是被律師搞了(fucked by the lawyer)。
  
  在《無人區》,欲望似乎是欲望的原點,赤裸裸;走出了無人區,就要人模狗樣地開記者發布會、上頭條,去,消費在無人區賺得的每個子兒。
  
  毫無疑問,《無人區》是有著強烈的社會意識的自覺的。但如果愛之深責之切的話,《無人區》中的現實/政治的維度,對比美國西部片中白人與印第安人復雜的種族關系、韓片《黃海》中對他們的外國城市延邊都能達到的準確把握,仍是差壹口氣的。大膽地設想,如果以西部城市資源枯竭後被廢棄形成的鬼城為場景,片中的血色黃沙會不會更厚重?
  
  
  最後說說缺憾。
  
  類型片自然少不了奇巧淫技,特別是反派的大殺器。黃渤四孔手槍碩大的尺寸,令人想到《老無所依》的氧氣瓶。可惜影片沒有在多布傑扮演的反派出場的第壹個鏡頭——他腳上綁的那玩意兒上面多作文章,來表現人物性格。
  
  跟《黃海》等韓片相比,扭打場面力度都比較輕,始終還差壹口狠勁。而類型片的觀眾是嗜血的。
  
  因為對警察只能黑到這個程度,對警察角色的正面描寫在壹群黑色的人中顯得很單薄,竟然在職權範圍內沒把駕駛證順手給撕了、什麽都沒刁難徐崢就放他走了。
  
  音樂也太煽情、太滿。而兩次出現的寧浩標簽式的戲謔——“帝豪酒店”、“夜巴黎”對我來說已經有點單調了。
  
  相較《老無所依》的巨細無遺,這部片的個別技術細節沒交代好,外行理解起來有難度:
  余男如何用打火機使徐崢免於壹氧化碳中毒?
  徐崢如此虛弱時如何不被反派打斷地把打火機從容扔到車後面?
  徐崢在副駕上就可以把警車調個頭。
  
  此外還有壹些理解不能的地方,比如徐崢的腿受傷後,後來怎麽又好了?結尾更如同兒戲:又是壹個慢慢悠悠、不著急打死對手的反派,和徐崢沒有什麽這件事意外的深仇大恨,竟然拋棄他在全片中奉行的“實用主義”原則,大費周章把徐崢弄到副駕上,要讓他親眼看著女主角死。
  
  另外,根據目前的媒體報道,基本可以證實的最大的兩處修改是片頭的故事和片尾的段落。據寧浩說:“加入(片頭兩個猴子的)這個故事是為強調主題,避免讓人對接下來的故事有‘不好的聯想’”。
  
  可猴子為了更好的生存而從動物屬性發展出社會屬性,這種所謂“犧牲”、”付出“、”合作“的社會屬性在片中如何體現?徐崢救贖了自己而救了余男,運煤兄弟救了徐崢。事實上表現得比較弱,並不是影片的內核。寧浩所謂的拿這片子“做實驗“,指的是把壹個社會化的人放到惡劣的自然環境下,看他的“社會化”層面的“善良“如何被解構,被降低到動物性。然而同時,寧浩在這裏沒有語焉不詳的是,如何能有人對動物性的超越,或者說,救贖?我在片中兩次聽到徐崢跟多布傑強調“人是不壹樣的”,我就想,妳怎麽就不壹樣了?就因為妳為了贏案子撥弄的那串佛珠?而且直到最後徐崢也沒有太多超越反派的東西,他只是被多布傑控制後、面臨遲早要死的命運時,做了壹個並不是那麽艱難的選擇。顯然,我只能將其判斷為迫於審查和主流價值觀壓力的狗尾續貂。
  
  在《混大成人》壹書中,面對林旭東的提問:“妳是出於現實的考慮不得不這樣改,還是妳自己覺得需要這樣改?”,寧浩這樣回答:“我覺得任何事物都可以從兩個角度去考慮,就是它壹定有壹個不好的 壹面,但是也壹定有往另外壹個方向發展的可能性。我基本上在看待壹個事情的時候,總會想象它會有另外壹個原因和另外壹個發展方向,壞的事情有可能會轉變成 好的事情,好的事情也有可能會轉變成非常不好的事情。述老當時寫戲的時候,跟我壹塊兒寫,說妳這種方式太矛盾了,壹出來就是倆。”
  
  這個模棱兩可的回答很奇怪。但在我看來,事實無非是當他以藝術家的初心完成了這個壹黑到底的故事之後,在審查的壓力下他能做的只有回到主流價值觀的“不能讓孩子看歪了”和”給(趙)老師“解釋清楚。我非常理解創作者的難處,但對壹個藝術作品而言,這樣的妥協只能是妥協,削弱影片的藝術風格,而絕不是” 壞的事情有可能會轉變成好的事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4-24 19:16:57 | 顯示全部樓層
我以為網絡社會是雜亂無章錯綜迷亂壹盤散沙的,事實上也壹向如此,但是每到這種時候,網絡社會總會空前的團結起來。自從多年以前原本屬於食品安全或者房屋質監的審核力度開始在影視行業蔓延,千頭萬緒就慢慢匯聚成壹股怨氣,就像壹個XX說的:“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為了壹個共同的理想,走到壹起來了。”這句話可以前如其分的詮釋目前我身邊的網民對於剪刀手的態度。
  
   我不知道趙葆華在掌權者眼裏是個什麽角色,大概是純良的淚汪汪的那種小孩子,又或者是充滿高雅藝術熏陶的那種學習標兵,可以在幾個小時裏練成乾坤大挪移,當然結果我們也都看懂了,就算趙濕夫智慧如此,高雅如斯,他也帶不來我真正想看的東西,然而趙濕夫又另賦異稟,具備桃谷六仙的口才——把寧浩作品背後的自戀思想情結風度批判了個遍——既然趙前輩這麽說,我不敢再有異議,我畢竟是俗人,離藝術的境界相去甚遠,我拿我的標準來衡量趙前輩的藝術,這本身就是壹個大笑話,就像用短了10厘米的繩索,去偷那顆寶石。
  
   “偷什麽?”趙前輩這個時候皺著眉頭說,“妳不要拿那種亂七八糟的東西來擠兌我,我不跟妳談什麽娛樂,藝術,責任,妳地明白?”
  
   “寧浩當下因自戀而迷失在自己的新作《無人區》裏。在電影《無人區》裏,寧浩將他的“瘋狂”系列作品的“瘋狂”藝術路線進行到極致。寧浩曾表示,他過往的那兩部“瘋狂”作品,過於關註人性猥瑣。然而在《無人區》裏,豈止是關註人性猥瑣?“在寧浩營造的無人區裏可以殺人越貨,可以敲詐勒索,可以逍遙法外,可以為所欲為!活動在《無人區》裏的人物,絕大多數是負面人物。徐崢飾演的律師黃海,被當做英雄來塑造,其實也根本不是英雄。作為國家公民安全的維護者——警察,在《無人區》裏愚蠢而又無能。寧浩們認為既是無人區,就是警力延伸不到的地方。瘋狂犯罪就有了藝術合理性。然而這是哪裏的無人區?是公海麽?不是。為了好看,為了藝術極致,不惜違背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其實這還不是主要的失誤,最主要的失誤是丟失了藝術家的壹份社會責任……因娛樂而損公,乃癥候所在也。”
  
   且不說,我不覺得他違背了生活真實,且說藝術家的社會責任到底是什麽?是歌舞升平粉飾太平嗎,如果不是,那麽塑造成功的負面人物有什麽問題?
  
   不過在從政的人眼裏,藝術的境界大概真是相同的,他們可以毫不費力的領略趙前輩的意思,等我接近了他們這個層次,也許我會明白這個哲理,——至於現在我直著喉嚨瞎起哄真是粗鄙的很,把這份閑情拿去搞四化建設中國早就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啦!
  
  
   但是趙前輩的苦心,我現在是不了解的,趙前輩的藝術,我也是不準備配合的,我不反對把生活中的閑情拿來搞四化建設,但更加贊同把搞四化建設盈余下來的精力拿來罵娘,看到壹次又壹次廣電導演的喜劇之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用同壹種聲音朝同壹個方向用粗細各異的吼聲抒發他們心中的感慨。同時,比這種團結就是力量更為喜人的是,許多斯文的,內向的,平時總是羞答答的網民,在某某被砍或者不通過審核之後——(無人區,獨唱團,WOW大災變)壹齊加入到總菊的大軍中。能罵的跟著罵兩聲,不能罵的就使勁吐壹口濃痰。巾幗不讓須眉,老夫聊發少年狂。甚至於成千上萬的,平時根本不上網的人也要巴巴地趕到網上來,看別人怎麽罵娘。看了就笑,笑了又惱:“直娘賊,罵是罵了,沒有搔到癢處。看老子申請個ID來罵他十八代先人,三十六代祖宗,方出得這口鳥氣。”
  
   由此,在廣電大吏們藝術責任感和終極關懷泛濫的這些時段內,各大網站的訪問量驟然攀升。凡是有論壇的地方,就有罵娘聲,這比以前的井水柳詞不知繁榮了千萬倍。照這樣發展下去,等到寧浩等導演徹淡出歷史舞臺之前,不僅大有希望培養出幾百個網絡作家,幾百萬個網絡棍子手,哪怕是導致網絡經濟蓬勃發展,也不是什麽稀罕的事情。有人問,廣電還可以起到這麽大的功效嗎?對此我要嚴肅地回答:“是的。凡是對這個觀點心生疑竇的人,建議立刻去看壹集陪妳去看流星雨。
  
  
   如果總菊的思想再延續20年,我個人覺得地球是完全有理由停轉以示抗議的。這種超自然現象揭示了總菊的種種奧妙之處,也讓目前對總菊的壹片非議之聲不攻自破。
  
   可惜現在地球還在默默地轉動不休,既然沒有什麽超自然現象來堵住網民的嘴,那麽吶喊聲就越來越猛烈浩大,越來越振聾發聵。這種形勢有些像當年闖王進京,浩浩蕩蕩所向披靡。但是我在這裏為什麽要拿闖王來作比喻呢?因為我已經深刻地意識到,罵娘的網民們都是註定要失敗的。吳三桂可以引清兵入關,趙前輩也可以用藝術唬人。只要壹舉出藝術的大旗來,迎風招展獵獵作響,網民們頓時就萎靡了下去,壹個個仿佛被痛踩了私處。誰敢跟總菊的領導掰藝術呢?或者說,板磚手們憑什麽去跟趙前輩掰藝術呢?藝術是什麽?藝術就是人家手裏拿著的金箍棒。區區壹個孫猴子拿著金箍棒都能打十萬天兵天將,咱們趙葆華手持藝術還不滅了妳們幾個P民?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4-24 19:18:49 | 顯示全部樓層
沒有想象中牛逼。看完之後我總在想,會不會是這樣:寧浩拍完《無人區》之後連他自己都不滿意,於是故意讓審核無法通過,然後壹再跳票,用公關手段讓大眾認為這部電影很牛逼,吊足大家的胃口,然後暗度陳倉,等黃渤和徐崢在這幾年火得不行之後再上映(當然,即使主角在這兩年裏沒有火起來也沒關系,單是多次審核就已經吸引了不少眼球),這樣壹來,首先票房肯定有保障,其次就算大家認為這部電影不夠牛逼,也會把責任推給有關部門和電影審核制度,反而會神話這部電影,不會把責任歸在寧浩身上。如果真是這樣,不得不說,這部電影的營銷做得相當牛逼。
  
  我壹直很喜歡寧浩的電影,可能是因為期待過高,所以感覺沒有想象中牛逼,所以才有了之前的大段陰謀論。怎麽說呢,看過之後,還是希望它只作為壹部傳說中的電影讓人們期待好了,不然真的會失望。
  
  我要承認,我是沖著黃渤來的,本來以為黃渤會和徐崢有很長的對手戲,結果電影前半段他基本都是在演屍體,過了大半之後,死了。這回是真死透了,再沒活過來。不過確實很裝逼,黃渤的戲份很少,卻都是電影中的亮點(很遺憾沒有看到傳說中的用錘子把黃渤敲得血肉模糊的鏡頭)。很好奇為什麽黃渤作為導演寧浩的好基友,在電影裏的戲份會這麽少,被剪掉了嗎?
  
  拋去個人喜好,《無人區》還是壹部很不錯的電影,殘酷,暴力,直指人心,發人深省。如果錄槍版那哥們手沒有晃得那麽厲害,我還能再多給壹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4-24 19:19:09 | 顯示全部樓層
徐崢大律師衣冠楚楚坐著十多個小時火車來到了荒蕪大戈壁,單槍匹馬自信滿滿地過來下副本,擅用技能逆轉訴訟,準備出書開發布會名利雙收,可是如意算盤打到壹半就停了。
   開著小車意氣風發駛入無人區的他發現這個無人區公路上的世界裏:規則不可依靠,自己也不可依靠,這世界無可依靠的,就像壹個濃縮版《老無所依》電影裏面的世界,暴力而絕望。
  
  
   徐崢大律師起初還保留著他的自負與囂張,面對吐痰掌摑他的司機,準備像之前在法庭上壹樣呼風喚雨,可是他發現這個無人區公路上他玩不轉了,這個無所依的世界裏誰特麽的都比自己還囂張。卡車司機兄弟倆打妳,加油站父子捆綁銷售妳,電話亭大娘訛詐妳,偷獵者拿槍崩妳,平時這些作奸犯科之人哪敢惹妳,可是這裏妳玩不轉,壹切法則規律失效,在無人區中善用技能工具的徐崢律師變得無所依,類好萊塢式的全篇充斥著”強大即真理“的論調。
   公路上三股力量原始地攪在壹起,偷獵者殺人賣鷹,徐崢余男只為逃出生天,油站壹家更是單純因為“壹口痰”的過節加入其中。最後除了余男盡數殞命。在這無人區照妖鏡的映射下,人人變得無法無天,囂張至極。徐崢因為壹口痰拿出之前法院上的氣焰,卡車兄弟因為被點著定要討個說法,電話亭大娘死於囂張訛人的50元錢,黃渤囂張的看不起拿著錘子的傻逼,偷獵者本已大獲全勝,卻偏偏要囂張地讓徐崢親眼看著余男死。無人區內無規律,囂張反噬每壹個人。反而最不囂張的余男活了下來。
  
  
   寧浩靠“瘋狂”成名之後,他如何能夠走出蓋·裏奇的陰影?
   《無人區》裏面有很多地方透露出了“瘋狂”系列的影子:小細節的鋪墊,多股勢力的糾纏,到最後出現反轉。寧浩玩得已經爐火純青。 但是《無人區》更珍貴的是:寧浩回歸簡單了。
  
  
   影片中那壹件件令徐崢抓狂的困境將他拖入了窒息的深沼,燥熱的戈壁中在導演的鏡頭中淋漓盡展,影片取景的新疆哈密三道嶺令人心焦躁而又憤怒,精疲力竭但又無能為力,無人區中黃渤的狠勁兒與多布傑的陰冷猶如吃人的猛獸,整個無人區就像壹面照妖鏡,文明外表包裝下的人,到這裏都變成了動物。
   寧浩通過無聲的鏡頭來訴說某種情緒與理念,這種通過表面化的情節來揭示背後人物隱藏最深的心靈暗角的影片,才稱得上傑作。
  
  
   相比諸多慘遭毒手的港片,內地版被剪得血肉模糊,這次《無人區》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個人感覺沒剪太多東西,至少骨架精髓沒受大傷,無非多加了壹個和諧光明的尾巴。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7-6 01:06:47 | 顯示全部樓層
這部應該值得一看喔!!期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8-21 11:12:00 | 顯示全部樓層
我不懂怎麼評    但我喜歡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8-2 22:13 , Processed in 0.17146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