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5279|回復: 10

[其他] 原來日本也是核武大國,擁有最多武器級鈽的國家之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3-18 23:48: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轉貼來源為奇摩知識~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p=%E7%A6%8F%E5%B3%B6+%E6%A0%B8%E9%9B%BB%E5%BB%A0&qid=1011031402352
有人問

為什麼福島核電廠無法關閉?

趕快把控制棒完全插入不就終止反應爐了?

冷卻系統有問題為何還不趕快關閉反應爐?



1.以日本的先進技術,應該可找出使用備用冷卻系統的方案,為什麼好幾套的冷卻系統都損壞?
2.日本全國總共有五十幾座核電廠,為何目前日本缺電?
3.使用柴油發電機幫浦冷卻一度使溫度下降,但是沒多久溫度又上升,東電的說法是柴油用完忘記加油,以日本嚴謹的態度怎麼會有這麼離譜的狀況發生?
4.為什麼記者會上詢問東京電力許多問題,他們只會說對不起,似乎有所隱瞞?而石原慎太郎怎麼會脫口說出天譴說?
5.最後這是最大的疑問,為何原本只是一個機組的問題,演變成6個機組都有問題,最離譜的是1.2.3機組地震時是在運轉因為地震而馬上停機,而4.5.6機組地震之前是在停機保養的階段,照理來說是已經降溫很久很久了,為何溫度又上升,尤其是4號機?

∼而當我看完一篇資訊後,許許多多的疑惑竟然都可以被連貫起來解釋
以下就是那篇部份資料∼

據BBC報導,日本核電廠的問題極為嚴重,尤其令人擔心的是福島核電站3號反應爐。該反應爐因為它使用的不是鈾,而是一種鈾鈽混合燃料,而鈽是極為危險的。那為什麼日本要用鈽做核燃料呢?
  據報導,日本現在已是世界上擁有最多武器級鈽的國家之一,大約儲存了45噸,而且還在增加;同時,也是擁有最先進導彈技術的國家之一。這絕非偶然,而是有計劃發展的結果。上世紀60年代,日本資深政治家精心制定的政策就是為了獲得製造原子彈所需的核材料,以及投送核武器的運載工具。日本無需費盡心思地通過核子試驗此類行動來宣告自己跨過門檻,它已成為事實上的核武國家。
  到2020年,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武器級鈽持有者,遠超過美國100噸的數量。
  日本在全國建了55座第一代和第二代的核電站。它不用第三代的安全核材料,而用貴2~3倍的鈽鈾燃料。如按第三代電廠的規模, 整個日本三座核電廠就足夠。日本為了儲存核武材料才建了這麼多的低級核電廠,而且一直在美國的庇護下拒絕國際組織的調查和監管。一個多月前,日本還喊著要恢復核武器的研製和擁有核武器。石原慎太郎說一年內日本就能夠擁有3000顆原子彈。     核電廠核反應的速度,取決於單位時間中子的碰撞,一旦反應速度超過臨界值,將使核電廠失去控制。 某一核發電機組失去控制,發射中子量變大,引起鄰近機組中子碰撞加速,進而也將引起鄰近機組核反應爐失控。

以下是我自己的假設

   地震發生時候,運轉的機組馬上控制棒插入停止運轉發電,但燃料棒還是在高溫狀態,必須要靠水的循環去降溫,可是冷卻系統卻損壞了,損壞原因可能是地震海嘯。我認為福島電廠的1-4號機組是使用同一組的海水冷卻系統,因此系統損壞後導致喪失冷卻功能,而這要緊時刻卻發現所有的備用冷卻系統也停電,只能靠電池的電力維持冷卻。
  一般使用鈾原料核電廠只要趕在臨界點前解決冷卻問題就可以控制,90年3月18日的核三廠事故,就是緊急由廠外調派柴油發電機讓冷卻系統啟動才解除危機,但是福島電廠卻不是如此,原因就在於它的3號機組使用的是鈽燃料,而鈽的穩定度比鈾更低很多,在經過地震的震盪以及沒有冷卻系統的環境下,加上反應爐用的也是安全性差的快增殖反應爐,很快的就超過臨界點,這時候也許備用電源已經來了,但是是反應爐內壓力已經過高,導致冷卻水送不進去,必須洩壓釋放蒸氣,廠房中的氫氣濃度升高先引發了氫爆。
   然而在這關鍵時候東電的人員為了某些因素又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沒有當機立斷使用硼酸等一些廢廠的手段,錯失黃金時間,導致鈽燃料溫度遽升,開始快速核反應,產生大量的中子,中子是可以穿透建築物的,而中子的穿透放射引起放射範圍內的鄰近反應爐加速反應而升溫,而鄰近反應爐或是有存放燃料棒的地方都升溫了,同時也放射出更多的中子彼此交互加速反應。假使它各反應爐與存放區是鈽燃料棒,那麼彼此之間的加溫就會更快速而無法控制,這也說明福島電廠不單只是一個反應爐出狀況,也更可說明為什麼已經停機很久的4號爐也爆了,而停機的5.6號爐也開始加溫,越近3號爐的反應越大,所以5.6號爐的增溫不顯著,最遠的6號爐增溫最少。使用鈽燃料3號爐最後也氫氣爆炸了,而且炸的最嚴重,比對車諾比照片,讓我懷疑3號爐不是氫氣爆,而是已經核爆了。
   其實東電可能早知道廠內各個爐子的增溫是由於鈽燃料的作用所引起,只是情況超乎想像,當然也不能對外說明白是因為放置了鈽燃料棒的因素,只能用冷卻系統損壞來轉移焦點,因此記者會上只能不斷道歉。這也就是石原慎太郎為何會說出天譴這個字眼,他可能很清楚日本的核電廠很多都是在製造鈽,也存放了很多的鈽,這麼危險的東西還沒使用就害了自己的人民。地震發生後日本其他使用鈽或是存放鈽的核電廠看到了福島電廠的情形也就停機以減少風險,造成日本的電力不足。


∼以上是我自己所做出的推論與假設,再次聲明,這純屬個人的假設與推論,我不是專家,如果有錯誤的地方,也請各位先進不吝指教,也希望大家的討論能找到真相∼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p=%E7%A6%8F%E5%B3%B6+%E6%A0%B8%E9%9B%BB%E5%BB%A0&qid=1011031402352

-----------------------------------------------------------------------------------------------------------------

日本政治人物一直不能忘懷軍國主義~
所以即時用不合成本也要生產自己國產的武器
用到武器級的鈽當原料,只為自已加庫存。
日本的野心,讓事故變的更加嚴重~
車諾堡事故,當局撤離了三十公里的老百姓,但事實證明300公里都遭到嚴重的污染。
日本事故如果沒有處理好~可能如日相所說日本東部永遠毀掉禁止人進入。

終於了解日本缺電的原因~ 所有核電廠聯合停工或減產~
很多東西是政府和媒體不會講出來的秘密

[ 本帖最後由 GATEA 於 2011-3-19 00:24 編輯 ]
發表於 2011-3-19 01:44:18 | 顯示全部樓層
盡信書不如無書, 很多根本不懂核子物理的"自稱專家"胡說八道亂扯一通. 網路上沒有根據的流言聽聽就好不要當真.

這次事故之所以嚴重起因在於海嘯引起電力中斷, 導致所有冷卻功能癱瘓. 另外緊急發電系統只能維持短時間無法長時間持續運作取代正常供電, 這也是目前搶救的主要手段之一: 另行連接電力來源恢復原有冷卻系統功能.

這次福島的核災變主要來源是已經使用過的核廢料, 在電力中斷後無法持續降溫導致幅射外洩, 被炸毀的也是外層的水泥建築, 跟圍阻體內的反應爐燃料棒無關.



這裡有比較具有公信力的學術機構提出的說明, 以下資料提供各位參考.
"Why I am not worried about Japan's Nuclear Reactors" 中譯
麻省理工學院核子工程學系所維護的版本
http://mitnse.com/2011/03/13/modified-version-of-original-post/


為何我不擔心日本的核電廠

福島核電廠的結構
福島的核電廠是所謂的 “沸水式反應爐” (BWR, Boiling Water Reactor). 沸水式反應爐將水煮沸, 產生水蒸氣, 進而推動渦輪帶動發電機發電. 核能燃料在反應過程中產生熱, 利用這些熱能將水煮沸, 產生蒸氣, 蒸氣推動渦輪, 渦輪轉動發電機發電, 而最後這些蒸氣再經過冷凝後變回水, 水再回到反應爐內重覆被加熱. 反應爐工作在攝氏 285 度左右的溫度.
這裡有沸水反應爐的詳細解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 ... D%E5%BA%94%E5%A0%86


核能燃料是氧化鈾. 氧化鈾是陶瓷狀的物質, 它的融點高達攝氏 2800 度. 燃料被做成錠狀的單位, 每錠大約是直徑一公分, 長約一公分的圓柱體. 這些燃料錠被裝在用一種稱為 “Zicaloy” 的鋯合金所做成的管狀護套中, 緊緊地封住. 鋯合金大概在攝氏 1200 度左右會開始出問題: 在這個溫度下它會開始跟水發生反應. 裝滿燃料錠的的管子稱為燃料棒, 數以百計的燃料棒組合在一起成為反應爐的爐心.

核裂變反應會產生許多高輻射的產物, 固態的燃料錠是守住核裂變產物的第一道防線, 而鋯合金的護套則是第二道防線, 它將這些放射性物質與反應爐的其它部份隔離開來.

反應爐的核心裝在壓力槽中. 壓力槽是是由極為厚重的鋼所製成的, 工作在差不多 7MPa (差不多 1000psi) 的壓力之下, 並且設計成可以承受核子意外時可能發生的更高壓力. 壓力槽是阻擋放射性物質與外界接觸的第三道防線.

反應爐的整套循環管路, 包含壓力槽, 管路, 和幫浦, 以及管路裡的冷卻劑, 也就是水, 全部被包在稱之為圍阻體的結構中. 圍阻體是第四道防線, 它是一個氣密的, 極厚的鋼筋水泥容器. 這個容器只有一個用途: 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無限期地承受融毀的爐心. 為了使它更可靠, 在圍阻體的外圍還會有另一個更厚更大的混凝土結構, 稱之為二次圍阻體.

一次和二次圍阻體的目的都被包覆在反應爐建築中. 反應爐建築只是設計用來隔絕反應爐與外界的風霜雪雨, 它其實沒什麼強度. 在福島核電廠前幾次的爆炸中, 被炸毀的就是這個部份.



核子反應
核燃料產生的熱來自於中子所引發的核裂變反應. 鈾原子在中子的撞擊下, 分裂成兩個比較輕的原子 (又稱之為裂變產物), 這個過程會產生熱和更多的中子. 當這些新產生出來的中子撞擊其它的鈾原子, 就會引發更多的裂變反應, 產生更多的中子, 持續不斷下去. 這個過程稱為連鎖反應. 一般的反應爐在正常全功率運轉時, 它裡面的中子產生和消失的速率是相同的, 從而使得中子的數量保持在穩定的值, 此時稱之為反應爐的臨界狀態.

這裡必需要說明的是, 核電廠反應器中的核燃料絕不可能產生像核武器般的核子爆炸. 在前蘇聯的車諾比事件中, 爆炸是來自於壓力槽內的高壓及氫氣爆炸, 而將整個壓力槽炸毀並將融化的爐心物質噴向四週. 車諾比的反應爐跟本連圍阻體都沒有, 才會在壓力槽失效時造成這麼嚴重的災害. 接下來會說明為什麼這樣的災害不會發生在日本.

反應爐使用控制棒來控制連鎖反應. 控制棒是用硼做成的, 而硼最大的本領就是吸收中子. 在沸水式反應爐運轉時, 控制棒被用來維持反應爐剛好在臨界狀態. 除此之外, 控制棒也可以用來將反應爐關閉, 使它從 100% 的功率輸出降至 7% 左右的輸出, 這 7% 的輸出來自於爐心內的材料本身衰變所產生的熱, 或稱之為餘熱.

餘熱來自於核裂變產物進行輻射衰變時所產生的能量. 輻射衰變是裂變產物藉由散發能量而穩定它們自己的過程, 而這些能量會以阿法射線, 貝它射線, 伽瑪射線, 或是中子的型態散出. 核裂變的產物有很多種, 在以鈾為燃料的反應爐中裂變產物主要是銫和碘的同位素. 在核裂變反應停止後, 餘熱會隨著時間而減少, 不過仍然必需藉由冷卻系統將之移除以免燃料棒護套過熱而失效, 導致放射性的裂變產物直接曝露. 福島的核電廠現在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維持足夠的冷卻能力, 可以將反應停止之後的餘熱從反應爐中移除.

很重要的一點是, 大部份的裂變產物它們的半衰期都很短, 可能在你讀完這句話的時間內就衰變完了, 而某些則有較長的半衰期, 像是銫, 碘, 鍶, 及氬.

福島核電廠出了什麼事 (截至 2011 年 3 月 12 日為止)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福島核電廠的事. 在日本所發生的地震, 它的強度其實遠遠超過這個核電廠當初建造時所能抵擋的地震強度. (芮氏地震規模是對數級數, 8.2 級和 8.9 級之間的能量差距是 5 倍, 不是 0.7 倍)

當地震來襲時, 所有的反應爐都自動關機了. 在地震發生的頭幾秒中, 控制棒立即被插入爐心, 將連鎖反應停下來. 從這個時候開始, 冷卻系統必需將爐心的餘熱帶走, 如前所述, 差不多是平時運轉總功率的 7%.

地震摧毀了電廠的外部供電系統, 這是一般核電廠的意外中最麻煩的一種, 稱為 "外部電力失效". 反應爐和它的備援系統在當初設計時, 就必須考慮這種狀況, 而利用備援電力系統在這種狀況下維持爐心冷卻系統的運作. 反應爐既然已經停止了, 它當然也沒辦法發電給自己的冷卻系統使用.

當地震剛發生的時候, 電廠的備用柴油發電機確實有啟動並供電給包括冷卻系統在內的相關設備, 但在隨後而來的超級海嘯中, 這些柴油發電機也報廢了.

核能電廠的一個很重要的設計原則就是 "縱深防禦". 遵循這個原則設計的核電廠理應可以抵擋各種重大災害的侵襲, 甚至電廠本身的系統有多重損壞也沒關係. 讓所有祡油發電機一次壞光光的大海嘯就是這樣的災難, 不過 3 月 11 日當天的海嘯實在大得遠超乎所有人的預期. 為了對付這樣的危機, 工程師在設計電廠時又多加了一道防線: 把所有的東西都放在圍阻體內.

當柴油發電機壞掉後, 電廠的作業員切換到以電池供電的緊急電力. 電池供電的備援系統可以在其它所有的電源都失效時, 仍然維持爐心的冷卻系統運作達八個小時, 而且它也確實撐了八小時.


但八小時過後, 電池用完了, 冷卻系統沒辦法繼續將餘熱從爐心內移出. 此時電廠的作業員開始遵循 "一切冷卻系統都失效" 時的緊急作業程序, 這些程序也是遵循 "縱深防禦" 的原則設計的. 儘管從電視上看起來似乎很驚悚, 但其實這些電廠作業員對這些程序應該都很熟練.

這時大家已經開始懷疑爐心會不會融毀了. 因為如果冷卻系統持續失效, 餘熱就會累積在爐心裡, 在幾天之內就可以達到讓爐心融毀的溫度. 在這裡要強調, "爐心融毀" 並不是個很精確的時, 也許說 "燃料失效" 會比較好. 因為在燃料錠融化之前, 包覆燃料棒的鋯合金護套會先完蛋, 也許是因為過高的壓力, 過多的氧化反應, 或是過熱.

不過在此時, 距離爐心融毀應該還有很長的一段路. 現時的主要目標是維持爐心的穩定, 避免燃料護套破損.

因為冷卻爐心乃是第一要務, 反應爐設計有很多套不同的冷卻系統, 不過福島核電廠到底壞了哪些冷卻系統, 目前尚不清楚.

因為斷電的關係導致電廠絕大多數的冷卻系統失效, 它們會盡其所能的利用剩餘可以運作的冷卻系統, 避免餘熱在爐心累積. 但如果冷卻系統的能力小於爐心內餘熱產生的速度, 爐心內的冷卻水會被煮沸, 導致水蒸氣在爐心內累積, 進而升高爐心內的壓力. 此時的要務是要避免爐心的溫度超過攝氏 1200 度, 以免燃料棒護套破壞, 同時也要維持爐心內的壓力在可容許的範圍內. 為了避免壓力過大, 他們必需不定時地打開洩壓閥讓高壓蒸氣和反應爐內的其它氣體釋放出去. 在這樣的意外中, 洩壓是很重要的程序, 它可以避免壓力槽內的壓力過高而損壞壓力槽的完整性, 通常在設計時也會為壓力槽預留許多套不同的洩壓管道.

如前所述, 高壓蒸氣和其它爐心內的氣體經由洩壓閥釋放到大氣中, 其中某些氣體會含有具有放射性的核裂變的產物, 但含量極低. 而且這些氣體在釋放的過程中也經過一定程序的過濾和處理, 以確保釋放到大氣中的放射性物質在一個可接受的範圍. 即使存在這些微量的放射性物質, 也不會對公共安全造成影響, 甚至對於在核電廠工作的人來說都很安全. 相較於讓這些氣體在槽內累積以致於讓壓力升高, 將之透過洩壓程序排放掉以維持壓力槽的完整其實是較佳的做法.

就在此時, 備援的發電機運到電廠了, 而且部份的電力也恢復了. 然而在爐心內被煮沸變成水蒸氣被排掉的水比加進去的水多, 導致冷卻系統內的水越來越少, 進而影響它的冷卻能力. 在洩壓的某些程序中, 爐內的水位甚至可能低到讓燃料棒頂端露出水面. 當燃料棒的溫度超過攝氏 1200 度時, 護套的鋯合金開始跟水發生氧化反應. 這個反應會釋出氫氣, 而這些氫氣就混在水蒸氣中一起在洩壓時排出. 這是預期中的反應, 但我們不知道究竟有多少氫氣會混在洩壓的氣體中一起出來, 因為燃料棒的精確溫度和爐內的水位並不是那麼容易掌握. 氫氣極為易燃, 當排出的高溫氫氣與空氣混合時, 它會與空氣中的氧氣劇烈反應, 變成爆炸. 如果某次洩壓時排出的氫氣量比較多, 就會發生這樣的爆炸. 不過爆炸發生在圍阻體外,  反應爐建築內 (因為圍阻體內沒有空氣), 對圍阻體的結構安全不會有影響, 但可能會破壞反應爐建築. 稍早發生在三號機組的爆炸應該就是這類的反應, 它摧毀了三號機組的建築物頂部和側面的一些牆面, 但對於壓力槽或圍阻體則不會造成損害. 僅管這算是個意外, 但它不會影響反應爐的結構安全.

隨著某些燃料棒的溫度超過攝氏 1200 度, 某些燃料棒開始被破壞. 燃料錠本身的結構仍然完好, 但鋯合金的護套則開始損壞. 此時, 某些燃料錠中的裂變產物, 像是銫及碘的同位素, 會開始混在冷卻水和蒸氣中. 這也是為什麼在排出的蒸氣中可以測到這兩種元素存在的原因.

因為水量減少使得冷卻系統的能力受限, 而且電廠本身的儲水量也許不足, 為了確保燃料棒可以全部浸在冷卻水中, 他們決定開始灌海水進去. 海水裡面加了硼酸做為中子吸收劑. 連鎖反應已經因為控制棒插入而停下來了, 但加入硼酸則可以更進一步確保反應爐內的連鎖反應不會再起. 硼酸也可以用來抓住一部份被釋放到水中的碘同位素以減少它們被排出的機會, 不過這不是加入硼酸的主要目的.

一般來說, 冷卻系統使用的是過濾過的純水, 以避免冷卻系統任何部位的銹蝕. 灌海水進去會讓以後的清理變得很麻煩, 不過在冷卻水不足的時候也只能這樣搞了.

以上的程序可以將燃料棒的溫度降到安全的範圍, 而且隨著反應爐停機的時間越來越長, 爐心的餘熱會越來越少, 壓力和溫度都穩定下來後, 就不須要再做洩壓的動作了.




[ 本帖最後由 vr0908 於 2011-3-22 19:47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3-19 08:24:20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2# vr0908 的帖子

好詳細的解說,給大大拍拍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3-19 16:17:04 | 顯示全部樓層
所以大家是不愈害怕的
看了以後 就安心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3-19 18:13:08 | 顯示全部樓層
真是個專家圖文並茂內容詳實

vr0908大大是核能工程師嗎?

[ 本帖最後由 A199416 於 2011-3-19 18:15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3-20 01:26:02 | 顯示全部樓層
聽版主的說明之後就更加了解了
所以目前的目標是
一、降溫。
二、避免用過燃料棒接觸到空氣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3-21 21:38:51 | 顯示全部樓層
早先〔科學人〕第76期,對新世代核能的闡述非常詳盡。
該期也有大篇幅關於日本法國的鈽策略解說。
建議大家可以翻閱參考。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3-22 18:27:01 | 顯示全部樓層
那些
立法院豬公
冥進黨員
笑話新聞所謂名嘴
都應該來這罰跪
請勿有政治語言.

[ 本帖最後由 vr0908 於 2011-3-25 20:36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3-25 20:04:03 | 顯示全部樓層
核能及核武所需要的設施是不一樣的
用簡單一點的說法
核能是把低純度的鈾(3%)釋放出能量
核武是把低純度的鈾濃縮成高純度的鈾(97%)並儲存起來,臨戰時才組裝起來.
台灣之前新竹計劃就是把核能的純度鈾一點一點的偷偷做成核武級鈾,(要不是張憲義事件,1988年後台灣就有核武)
不明就理的人還以為做其他的東西就可以變核武大國,沒有核武級鈾就什麼都不用說.
美國把日本控制的像家裡的狗一樣,日本要做核武,老美還會做視不管嗎?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3-25 22:59:38 | 顯示全部樓層

~

3號機燃料內含「鈽」 日本仍未放棄「和平核武」?(2011/03/18 16:23)

為了冷卻福島第一核電廠3號反應爐,日本自衛隊直升機17日上午飛往該電廠上空灑水。(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福島核能危機進入最後關鍵階段,當行政院原能會與美國皆認為核一廠的4號機具有最高危險性時,日本卻竭力朝3號機灑水搶救,全因為3號機採用含有氧化鈽的MOX燃料。事實上,鈽除可當作放熱燃料外,也能作為原子彈原料,因此有大陸網友懷疑,日本從未放棄發展核武。

原能會指出,福島核一廠4號機內的廢燃料儲存池水,可能已在持續高溫的情況下蒸發,造成廢燃料棒外露,再加上其外圍阻體已有破洞,輻射極可能直接外洩,形同車諾比事件重演,所以現在應該儘快處理4號機「高燒不退」的情形。

但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指出,目前優先搶救的目標,是唯一摻入鈽元素作為燃料的3號機。據了解,鈽是回收廢燃料棒後再提煉得來,其可作為原子彈的原料;而3號機使用的MOX燃料,即是將核廢料中的鈽純化後,製成氧化鈽,再與氧化鈾混合而成。

有大陸網友指出,先進如日本,大可利用風力、潮汐,甚至是太陽能發電,不過他們卻全力發展核能,而且還是採用最傳統的一、二代核電設施,既浪費原料、產能又低,但日人最主要的目的,在於其燃燒後的廢料可提煉出鈽,成為最有利的「戰略資源」。

有人說,日本利用核電廠,名正言順地生產並囤積可製造出原子彈的鈽,只要國際情勢出現變化,還能在一周內製造出原子彈,用來制衡可能造成威脅的國家;相較於北韓高調宣稱要走上鈽核武化,日本反而與美國心照不宣的走向「和平核武」的政策。

不過這項說法隨即遭到質疑,有網友說明日本未使用風力、潮汐、太陽能發電,最大原因仍在於每度電的成本過高,在經濟誘因不足的情況下,核能還是最好的選擇;而設備陳舊的問題,則是福島核一廠早在1971年即開始運作,新一代的核電技術也是近幾年才發展出來。

至於東京電力公司派遣「福島50人」冒死搶救3號反應爐的考量,主要在於鈽元素毒性相當強,只要20微克(ug)就能致人於死;且一旦進入人體內,就會終身累積在骨髓中,增加罹癌的可能性。此外,鈽元素可以快速吸收中子,雖然發熱量高,但難被降溫,同時也比傳統鈾棒更容易熔毀,並產生更多氣體,增添爆炸可能。

日本當局昨已出動直升機及消防車,大量噴水降溫,今(18)日也派遣自衛隊進行特殊消防車灑水。專家分析表示,反應爐冒出白煙說明了水確實噴入爐內,但也代表裡頭的水真的很少,溫度也很高。(責任編輯:張力天)



原文網址: 3號機燃料內含「鈽」 日本仍未放棄「和平核武」? | 頭條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1/03/18/91-2697750.htm#ixzz1Hchbpr1z

就軍事角度來說~ 透過和平用途的民用核能來儲存戰略物質~ 與利用再提煉的技術處理鈽~也是奠定核子研究與處理能力~
一旦有國家有需要馬上可以轉換為軍事用途~ 日本為了保存軍武研發能力~ 一直不計成本的維持生產小量軍備~
以供將來成為大國時全力發展~只是嚮往大日本帝國的政治人物和日本民眾反戰思想相違背~
只能偷偷的做~保留彈性空間  因此國際間 把 台灣和日本都列有核武發展能力國家~
不過我覺得 日本能力會更強一點~~~
只是連小日本都不承認台灣是個國家就很不爽~~
一堆人捐了一堆錢要救日本~
其實過去大家一直就在捐錢給日本換來一些日本貨~
媒體鼓吹下 窮台灣捐錢給有錢日本~ 其實真正需要幫助的是非洲人吧~
那裡即使有天災也不會有很大的損失~
因為大家都一無所有~

[ 本帖最後由 GATEA 於 2011-3-25 23:11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3-28 20:39:48 | 顯示全部樓層
承上篇
查了一些資料,在加一些東西

鈽在核電廠的原子爐內就可生成(鈽-239),但是核電廠的原子爐一啓動就是300天以上的運轉期,除非是計劃性停機(or跳機)才有機會去把鈽-239拿出來,
但是在爐內運轉期間鈽-239會吃進慢中子的鈽-240和鈽-241,讓核爆時的效率沒那麼的好,而且過了幾年就會慢慢的衰變成鋂-241,
放置個50年,多了10%的鋂-241使鈽-239多了10%的雜質,這樣也沒辦法核爆;
而且提煉的過程中要是沒處理好很容易變成無法核爆的髒彈,存放時的自發分裂衰變也很可能會引發核爆,
用鈽-239做核彈材是十足的自找麻煩.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8-3 12:16 , Processed in 0.11123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