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926|回復: 0

[資訊分享] 野釣龍蝦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3-31 09:53: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龍蝦簡介
學名:Panulirus homarus (Linnaeus,1758)
異名:Panulirus dasypus
俗名:(中)龍蝦、沙蝦;(英)Scalloped spiny lobster。
形態特徵:
   頭胸甲略呈圓筒狀.但鰓區有時略為膨大,前緣除眼上
角外,尚有4 個距離相若的大刺,眼上角約為兩倍眼高,
角間無小刺,前額板具兩對分開的主刺(前一對稍大),其
間並有一些小刺,第二至第六腹節各具一稍呈波浪狀之橫
溝,而橫溝有時中斷。  
  體表呈綠至褐色,頭胸甲前端和眼柄閒具鮮豔之橘色和
藍色斑紋,眼上角具黑色和白色環帶,胸足呈斑點狀,腹
部分佈有微小白點,卯為橙色。  
分布:     
  印度一西太平洋海域均有分布,自非洲東岸至日本、澳
洲、馬貴斯群島。台灣沿岸均有產。  
棲所生態:   
  龍蝦屬於群聚的夜行性海中生物,牠們白天大都躲藏匿
珊瑚礁或岩礁的縫隙洞穴裡;到了晚上,才三隻、五隻,
甚至十隻、八隻成群的爬出來找吃的,主要的食物是貝類
和海底小生物,偶爾也會吃些藻類食物。        
  龍蝦的行動看起來有點緩慢,但是一察覺危險臨頭時,
牠們卻能迅速收縮身體往後面跳,時速可達28公里。儘
管龍蝦具有逃命的本事,終究還是無法逃離人類的獵捕。
   通常棲息在1一5公尺水深處,而最深可達90公尺,
多在衝浪區和水質稍濁的岩礁有沙地帶。
  龍蝦成長過程:  
  龍蝦有個用來保護身體的堅硬外殼,但卻因此而妨礙了
牠的成長,所以必須經過脫殼才能長大。
  龍蝦每脫殼一次,牠的體長大約可以長大二∼四毫米。
牠們在脫殼之前,通常都會先找好足以藏匿的場所,並停
止進食好讓新殼在舊殼的內側長出來,而脫殼過程大都在
晚間進行。剛開始脫殼時,牠的胸甲後下緣與胸板之間會
出現裂縫,然後裂縫逐漸伸展到頭部前端,舊殼便會慢慢
的翻起來。當舊殼中的眼睛,只剩下眼膜時,頭部就會率
先脫出,接著是胸部、觸鬚 、腹部、步足,最後經過尾
部一陣的劇烈伸縮,整個舊殼便完整脫離了軀體,全部
過程約費時30分鐘。
  龍蝦脫殼後的新軀體非常柔軟,新殼的顏色也很淺,這
時全身毫無防衛,最容易受到天敵∼章魚的侵略。

體長:
最大體長為31 公分,通常為 16一25公分。
漁業及利用:  
  波紋龍蝦是台灣產龍蝦屬中產量取多的種類,
且為中部及南部沿岸的優勢種,主要以底刺網漁
獲,波紋龍蝦較能適應混濁水質和較差條件.故
是龍蝦蓄養的主要種類,漁獲和養殖的龍蝦都主
要是以活蝦販售的高級海鮮。   
鼻頭角漁港的航道口下方式抓龍蝦的好地方 因為離航道外不遠處 水深就可達34米

這種地形是龍蝦喜歡出沒的地方龍蝦也喜歡躲藏]
廢棄的流刺網上 放置小魚就能吸引龍蝦前來覓食 因而觸網而被補獲



龍蝦不比螃蟹 它是很精明的 雖然白天也會出來覓食 但是通常都是以晚上居多 所以晚上才是抓龍蝦的時機 我都是用徒手潛水方式到東北角的九孔池外邊的海底岩層 放網子抓到的  若是在漁港的肉粽腳下面也會有龍蝦出沒 但是它比較會鑽洞  腳會撐住消波樁而且也不容易放網子捕抓  我都是使用漁民廢棄的流刺網 晚上佈置在海地岩層 礁石洞穴前面 不用魚餌他自己就會爬出來覓食  有魚餌也形 小魚 章魚腳都可以 龍蝦只要一爬出洞口就會被纏住 但是千萬一定要記住 抓完龍蝦之後流刺網一定要回收起來 下次再用 或是燒掉 千萬不要認其放置海底 會造成生態浩劫喔   使用流刺網只是一種手段方式 不可以丟棄不管

[ 本帖最後由 changpa 於 2011-3-31 09:58 編輯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8-4 00:21 , Processed in 0.14242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