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60|回復: 0

[稗官野史] 1949年太平輪沈船事件改變多少人命運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6-1-16 06:16: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1949年兩百萬人潰退到臺灣的過程中,太平輪的悲劇只是其中一個小插曲,在中國沿海每一個重要的港口,類似太平輪這樣的生死離別在日復一日地上演。在太平輪出事前,1948年12月3日下午,一艘從上海開往寧波的輪船在吳淞口爆炸,據說遇難者有數千人。幾天後又有兩艘輪船相撞,一個月後太平輪沈沒。太平輪沈沒後5天,祥興輪與一艘葡萄牙貨船相撞,葡萄牙船沈沒,只有23人倖存。
  在這艘太平輪上遇難的乘客中有太多當時的名人,山西省主席邱仰浚一家,遼寧省主席徐箴一家,蔣經國好友俞季虞,袁世凱之孫袁家藝,《時與潮》總編輯鄧蓮溪,還有神探李昌鈺之父,龔如心之父等等。李昌鈺記得母親曾雇飛機來到失事點搜尋父親蹤影。太平輪沈沒時,年僅45歲的天才音樂家、南京國立音樂學院院長吳伯超也在船上,他本來想去臺灣,準備為國立音樂學院遷臺尋覓新址,並和夫人與獨生女團聚過年的。謝晉導演的《最後的貴族》與太平輪有關,而電影也是改編自作家白先勇的小說《謫仙記》,寫到了上海小姐李彤因太平輪失事,父母遇難的情形。
  上海的徐瑞娣,她的父親當年是太平輪的船員,徐瑞娣對《東方早報》記者說,「父親遇難的時候,我只有三四歲,我只依稀記得跟母親到碼頭送父親。從此再也見不到了。」1949年後,徐瑞娣和母親留在了上海,後來為了生活,母親改嫁,也很少再說起父親和太平輪。張典婉他們去年在舟山為遇難者做海祭,我也參加了。」徐瑞娣說,「當年遇難者後代在上海肯定不止我一個,我也希望知道他們在哪。」
  在臺北的王兆蘭是官方公佈的36名倖存者中最年輕的一位,也是目前在世的兩名倖存者之一。當太平輪傾覆時,她用力抓住弟弟和妹妹的手,她還記得母親跟她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帶好弟弟妹妹。」母親立刻被海浪衝走,妹妹也被捲走。遇難之後,在臺北的王兆蘭父親把她接回了臺北,她的故事也直到2010年後才為人所知。
  葛克是所有36名倖存者中最知名的一位,當年任國防部參謀少校,他的臺灣行是要趕在新年前把妻子家小帶到臺灣,結果這趟旅程成了家人的不歸路,只有他倖存了下來。1949年後他在臺灣,繼續在軍中服役。在海上被救後,他遇到了同樣在太平輪上失去親人的袁家姞,在太平輪遇難後第二年,他們結婚生子。袁家姞在太平輪上失去的是父親袁家藝—袁世凱之孫。
  現居福建老家的葉倫明已經90歲了,當年家人在臺灣做生意。他還能對太平輪失事做直接回憶。1949年後,他與父親相依為命,妻子在臺灣。1980年代開始定居香港,到香港後開始跑馬拉松,他成了香港長跑的代言人。張典婉說,拍紀錄片寫書都是為了兩岸「離散的記憶、團圓的拼圖」。歷史走過60年,90歲仍然在世的葉老似乎可以圓滿60多年前的愛情,但葉老最後還是選擇孤身。葉老1949年死裏逃生,從此與妻子失去聯繫幾十年。直到1980年代,葉老去香港定居,才聯繫到臺灣的家人,得知妻子已經改嫁,「他覺得很傷心,竟孤老一生。」張典婉說,晚年很多人慫恿他們復婚,但葉老始終不願意,還說出「我沒有結婚,她死了」的負氣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21 11:53 , Processed in 0.12716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