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87|回復: 0

[稗官野史] 由「白帝城托孤」引發的思考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5-31 20:55: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三國演義中,劉備與東吳大戰失敗後,在白帝城病危,將諸葛亮招到白帝城,將兒子也就是後主劉禪托付給諸葛亮,並稱如果劉禪不行,諸葛可以取而代之。這段話和事情的經過,就是被後世人所津津樂道,推舉為君臣之間肝膽相照的千古佳話。
  三國時期,劉備的兩個結拜義弟關羽、張飛為人所害。劉備認為罪在東吳,於是不顧孔明的勸阻,冒失伐吳,結果被陸遜一把火燒死了70萬蜀漢兒郎。劉備率殘部逃往白帝城,夙夜憂歎,懊悔不已,為什麼我為一己之私不顧天下社稷?為什麼我會忘記兵家大忌,駐軍山林?… …終於憂鬱成疾,在白帝城托孤後中道崩殂。
  試想,劉備雖兵敗東吳,70萬大軍灰飛湮滅。但是憑著國民的愛戴,忠臣的扶持,何愁蜀國不會東山再起?可是劉備卻只會哀歎惋惜,沉迷在「如果不伐吳,70萬大軍便一人未卒,三兄弟昨夜還舉杯邀月」的翩翩遐想之中,不能自拔。其實,只要他敢於面對現實,不再懊悔,一切都會好轉起來,也就不會有「白帝城托孤」的歷史悲劇了。
  再讓我們看看劉備的丞相諸葛亮。作為蜀國的忠臣,諸葛孔明為興復漢室基業,六出祁山。六出祁山,六次失敗,但諸葛亮卻有著深遠的目光。他不僅沒有氣餒,沒有懊悔,反而更加努力地協助劉禪治理國家,始終把目光鎖定在「下一次」。縱然他出師伐魏沒有成功,但他永不言敗的精神卻留在人們心中,後人愛戴他勝過了劉備。
  比較劉備與諸葛亮迥然不同的人生態度,我們可以得到深刻的啟示:不要因為做錯了事而懊悔不已。「我那次面試前準備得充分一點就好了」,「我考前認真複習一下該多好」… …諸如此類,與劉備在白帝城憂歎懊悔有什麼不同?不如向諸葛亮學習,學習他敢於面對現實的生活態度,學習他正確面對失敗,不氣餒,勇敢面對「下一次」的精神狀態。
  有句俗話說:「世上沒有後悔藥」。是啊!我們對從前的失敗不必過多地去懊悔,而是應該及時總結經驗教訓,面對現實,面對未來,堅信「下一次」一定能夠成功。如果只是一味地懊悔,必定會使精神磨滅,意志消沉。讓我們對懊悔說:「不」,勇敢地面對「下一次」吧!
  從「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引發思考,從三國時期劉備白帝城托孤的歷史原因寫起,突出了懊悔帶給劉皇叔的悲慘結局;又用諸葛亮在失敗後從不懊悔的歷史事實展現一代賢相的豐功偉績。通過比較突出了文章的主題,並顯示出作者豐富的歷史知識,使文章展現出深厚的底蘊。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28 18:18 , Processed in 0.1050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