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33|回復: 0

[稗官野史] 史上最沒道行的盜墓者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9-26 04:13: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北宋皇陵被盜掘,南宋皇陵也未能倖免。南宋皇陵是在元初遭盜掘的,這也是中國帝王陵寢被盜掘事件最悲慘的一次。南宋皇陵實為「攢宮」。即為攢集梓宮。暫葬地。考慮以後遷回河南鞏義祖陵區內,所以棺槨葬得比較淺,盜掘起來很容易。盜掘南宋皇陵的是叫楊輦真珈的西域和尚(蕃僧),作為一個出家僧人,本該好好修行,但他不事佛法,毫無道行,壞事做盡,是出家人和盜墓者裡的雙重敗類。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深受忽必烈青睞的楊輦真珈被任命為江南釋教總攝(總管江南地區佛教事務的官員)。宋末元初人周密所著《癸辛雜識》、元末明初黃巖人陶宗儀所著《輟耕錄》,均記載有楊輦真珈盜墓一事,至元二十二年九月,楊輦真珈夥同僧人允澤等人,帶人到陵區。當時負責護陵的羅銑堅決阻止,允澤竟然抽出刀來,當場殺了羅銑。
    南宋這段歷史是很糟糕的。1127年5月,趙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稱帝,至1279年陸秀夫背著小皇帝趙昺跳海滅亡,共歷152年。南宋先後有九位皇帝,六位葬於浙江紹興寶山,分別是宋高宗趙構的永思陵、宋孝宗趙奮的永阜陵、宋光宗的永紹陵。末三帝葬在哪,要麼失考,要麼在異地。由於南宋朝廷希望有朝一日打回北方,相比於北宋皇陵,南宋帝王陵更為簡單了。楊輦真珈沒有放過一座帝王陵,連后妃大臣墓都未能倖免,全部掘開,盜掠去了無數財寶。史書上記載被楊輦真珈盜走的寶物有,徽宗陵的「馬烏玉筆箱」、「銅涼撥銹管」,高宗陵的「真珠戲馬鞍」,光宗陵的「交加白齒梳」、「香骨案」,理宗陵的「伏虎枕」、「穿雲琴」、「金獵晴」,度宗陵的「玉色籐絲盤」、「魚景瓊扇柄」,還有大量的黃金、白銀。
    在毀陵盜物之外,還有最令人髮指的事情。楊輦真珈將帝、后們的骨骸全部掘出,棄之荒野。理宗趙昀是大頭,楊輦真珈將他的頭顱從屍身上取下來帶回北方,鑲銀塗漆,製成盛酒的器具使用。又將帝后的屍骨收集於臨安皇宮中,上築高13丈的白塔壓之,名日「鎮本」。對這段歷史,《明史》有詳細記載,「至元間,西僧嗣古妙高欲毀宋會稽諸陵。夏人楊輦真珈為江南總攝,悉掘徽宗以下諸陵,攫取金寶,裒帝后遺骨,瘞於杭之故宮,築浮屠其上,名曰鎮南,以示厭勝,又截理宗顱骨為飲器。真珈敗,其資皆籍於官,顱骨亦入宣政院,以賜所謂帝師者… …」
    南宋皇帝至死也無一人能回到祖陵處,反而遭陵毀屍拋。時人唐玨看不下去,召集鄉人用獸骨置換收藏了帝后的屍骨。最後還是明太祖朱元璋做了一回善事,將南宋帝王的屍骨重新歸葬原處,重修了皇陵。史書記載了此事,根據《南宋諸陵圖》記載,明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下詔將遺留在元宮中趙昀的頭顱送回南方,並將其他五帝遺骸遷回攢宮。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29 18:45 , Processed in 0.11942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