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94|回復: 0

[飲食健康] 食藥署攝食指南 籲孕婦幼童少吃大型魚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11-4 09:55: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食藥署攝食指南 籲孕婦幼童少吃大型魚

食藥署日前公布最新攝食指南指出,鯊魚、鮪魚等大型魚類含有毒重金屬「甲基汞」,恐影響孩子神經發育,表示孕婦以及6歲以下幼童能不吃就不吃;醫師則建議以小魚取代大魚。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日前召開的「食品衛生安全與營養諮議會」,由專家決議訂定這項大型魚類攝食指南。

台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食安營養諮議會委員楊振昌告訴中央社記者,甲基汞其實就是早年引發「水俁病」的主要原因,1953年日本有氯鹼工廠將廢水排進海裡,經海底微生物代謝成甲基汞,人類吃了含甲基汞的魚貝類中毒,造成許多人出現智力低下、視力障礙甚至死亡,後來才知道是甲基汞所致。

楊振昌說,由於幼童腦部還沒發育完全,甲基汞恐跑到腦部,影響智力發展,導致抽筋、手抖、視野變小、記憶力變差等症狀,也會透過孕婦的胎盤影響腹中胎兒。

食藥署食品組簡任技正林旭陽指出,由於海洋汙染日益嚴重,加上台灣四面環海,魚類攝食量較歐美國家多,因此曾多次在「食品衛生安全與營養諮議會」中討論修正水產品甲基汞限量。

林旭陽表示,重金屬「汞」有很多種,並非所有都對人體有害,但甲基汞是已知毒性相當高的重金屬,因此現行法令也規定,甲基汞在小型魚類的限量為1ppm,大型魚類則為2ppm。

楊振昌指出,近年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已將大型魚類甲基汞限量下修至1ppm,因此諮議會也多次討論下修可能性,但受到水產品業者強烈反彈,認為若標準下修,恐怕大多數的魚都不能賣了,最後只能維持現狀。

林旭陽說,由於甲基汞存在於海洋中,會累積在魚類體內,大魚吃小魚時就會連帶把重金屬吃下肚,因此大魚體內的甲基汞含量也較高,為避免孕婦及幼童攝取過多甲基汞危害健康,才訂定這項指南。

根據攝食指南,孕婦及育齡婦女,每週至少均衡攝取7到9份魚類,但應避免吃到鯊魚、旗魚、鮪魚及油魚,如要攝取不宜超過一份(35克),即成人三指併攏的大小及厚度;1到3歲兒建議每週至少攝取2份(70公克)魚類,4到6歲兒童每週吃3份各種魚類,鯊魚、旗魚、鮪魚及油魚等大型魚類每月不宜超過一份(35克)。

台灣新生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16 16:27 , Processed in 0.21208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