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25|回復: 0

[稗官野史] 慈禧真與外國人有不倫之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9-18 02:38: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熟悉清史的人,對巴恪思(又譯為白克豪斯)不會感到陌生,他1910年出版的《慈禧太后統治下的中國》,是世界上第一本關於慈禧的傳記。在今天看來,它的真實性令人匪夷所思。一個外國人,為什麼對慈禧如此了解?書中大量秘聞,他是如何得知的?
  巴恪思的故事究竟是真是假?慈禧真的和一位老外有過不倫之情?為此,《北京晨報》特邀晚清史專家賈英華先生為讀者作深入解讀,他先後採訪過末代皇帝溥儀身邊300多人,掌握了大量一手資料,並收藏了巴恪思近百年前出版的英文原著各種版本。他認為,該書「細節」雖有頗多虛構、誇大之處,但具體到慈禧與巴恪思之戀,並非沒有可能。
  巴恪思出生於英國一個金融世家,據說長期患有精神抑鬱癥,他精通漢語等多種語言,1898年初,當他25歲時,為逃避債務和同性戀困惑,從牛津大學輟學,隻身到中國闖蕩。在北京期間,他認識了《泰晤士報》駐滬記者濮蘭德,濮蘭德曾幫助過康有為,也許正是通過濮蘭德,巴恪思結識了許多政界要人。
  從《慈禧外傳》看,首先他對宮中的情況了解不少,其次他認識清末一些高層人物。在他的著作中,也有「露怯」的地方,比如他對王府內的規矩、禮儀就搞不太明白,但毫無疑問,他肯定進過宮廷,而且對裏面的情況很熟悉。巴恪思曾向牛津大學捐獻數萬卷中文古籍以及一些手稿,希望謀求一個教授頭銜,卻始終未能如願,晚年他長期居住在北京郊區,直到逝世。
  只要讀過《慈禧外傳》,就能看出,巴恪思對晚清宮廷的情況異常熟悉。
  首先,它出版於1910年,當時慈禧剛去世,可見本書此前已開始寫作,與一些歷史事件的發生,幾乎同步。第二,書中一些晚清歷史照片絕不是普通人能拿到的,比如有李蓮英借條的複印件。第三,書中談到了宮中的一些內幕,當時外界根本不知道,幾十年後才被證實。
  可以舉幾個例子:
   第一,光緒對袁世凱的態度,書中明確說是非常痛恨,直到上世紀60年代溥儀的《我的前半生》出版,大家才清楚地知道這一點。
   第二,光緒死前,南方名醫陳蓮舫曾到京為其診治,這屬天字號機密,陳蓮舫並非社會名流,一般人根本就不認識他,他的結論是光緒初期的病情不重,民國初年,他出版了相關醫案,發行量很小,今天學者深知這件事的都不算多,可巴恪思卻記錄了下來。
   第三,載澍娶慈禧太后侄女為妻,這件事愛新覺羅家族內部的人確切知道的都不多,巴恪思竟然知道,這個說法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曾孫那根正先生的認同。
   第四,美國畫家卡爾小姐進宮給慈禧畫像,這件事巴恪思也知道。
   第五,榮祿死於哪年、死前留下了遺折,書中都有明確的記載。
  像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當時的野史、筆記小說一到細節,要麼迴避,要麼編造,巴恪思則與眾不同。
  清朝家法甚嚴,執政者一舉一動都有起居注,有病不上朝,要由太醫院診治,從理論上說,巴恪思沒有單獨接觸慈禧的機會。然而,慈禧與其他當權者不同,她長期駐蹕頤和園,那裏比皇宮環境要寬鬆,相關記載非常簡略,從記載看,她的作息並無十分嚴格的規定。此外,她是個鐵腕人物,對朝政有絕對的控制力,應該說,她具備和巴恪思往來的條件。
  慈禧一般是通過批奏與各級官員溝通,要見面時,也往往是提前通知,官員趕到頤和園附近住下,第二天才能拜見,今天頤和園周圍有很多老宅院,多是當年高官們的落腳之所。在《太后與我》中,巴恪思稱第一次見慈禧太后,恰恰就是在頤和園。
  慈禧痛恨洋人,那是因為洋人支持光緒,逼她讓位,從記載看,慈禧沒反對過哪個具體的洋人,庚子之亂後,她還刻意與西方拉近關係,多次宴請各國公使夫人,甚至請駐法公使裕庚的兩個女兒德齡和容齡擔任她的女官。總之慈禧並不是人們想像中的那樣老古板。
  在《慈禧外傳》中,巴恪思對慈禧個性有非常準確的描摹,認為她具有兩面性,基本性格非常堅硬,但對家人、親信又很陰柔,所以能籠絡住那麼多人,她實際執政47年,僅次於康熙和乾隆。慈禧60大壽時,出資讓日本人印刷了她和光緒的照片,她的是彩照,光緒的是黑白,這是賞賜給親近大臣的回禮。為什麼這麼幹?因為許多大員沒怎麼見過慈禧和光緒,不知道長什麼樣。在這樣的氛圍中,巴恪思居然能準確說出慈禧的性格,絕不是件簡單事。
  對於光緒和慈禧的死,巴恪思直書是袁世凱暗殺,這在今天還沒有定論,但慈禧太后的曾孫那根正曾說過這樣一件事:他手中有一張照片,是別人托付隆裕太后,轉交給那根正的爺爺帶給李蓮英的,可照片還沒送出去,李蓮英就已經死了。這說明李蓮英很可能不是死於宣統3年,而是光緒、慈禧死後不久。
  據有關史料分析,光緒和慈禧被害,李蓮英嫌疑最大,而李蓮英又很快被滅口,巴恪思指出了幕後的袁世凱,這說明,他對宮廷內情有不同尋常的了解。
  以往人們看到的慈禧,多是政治上的慈禧,而非生活上的慈禧。但事實上,慈禧也有非常女人的一面。比如,她很愛美容,採取了各種方法,她特別喜歡打扮,四五十歲時,慈禧就謝頂了,中間的頭髮幾乎掉沒了,這不被常人所知,所以特別珍惜自己的頭髮。慈禧的權力慾非常強,一般來說,這樣的人獵奇心也比較重。
  對於巴恪思,清宮太監、宮女均無記載,這有幾種可能,一方面是他們受過專業訓練,守口如瓶,另一方面,溥儀1924年才離開故宮,此前隨便說話依然犯忌,此後也因種種原因,沒有公開。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巴恪思與慈禧間的來往非常隱秘,瞞過了眾人耳目,比如慈禧身邊的女官德齡和容齡寫了7本書,卻沒有提及巴恪思。
  在歷史研究中,像這樣出口轉內銷的情況並不罕見,畢竟,內部的人涉及利害衝突,不便說實話,而外部的人沒有這樣的壓力,更容易說出真相。
  《太后與我》我只是草草地看了一遍,有些情節有所誇大,甚至是純粹的色情文學描寫,但依然能看出,巴恪思確實進過宮廷,他和慈禧存在著交往過的可能。可以舉出幾個例子:
   第一,晚清高層同性戀普遍程度令人驚訝,巴恪思這方面的記錄比較真實。我在採訪皇后婉容胞弟郭布羅·潤麒時,他也談到了這一點,在我即將出版的《末代國舅潤麒》中,將記述潤麒對這一現象的解析。
   第二,慈禧與白雲觀的密切關係,只有最親近的人才知道,清代尊喇嘛黃教為國教,但慈禧尊崇道教,因她母親去世時,是請白雲觀住持做的法事,末代太監孫耀庭也掛名在白雲觀,是龍門道教第18代傳人,李蓮英每週都造訪白雲觀,這樣隱秘的事實,巴恪思居然寫在書中。
   第三,珍妃之死,說法眾多,本書中記述大體靠譜,與民國時出版的《故宮週刊》中當事老太監的回憶,在細節方面能對上。遠比前些年的戲曲《珍妃淚》等,說珍妃反抗慈禧而投井壯烈身亡,要真實得多。
   第四,由慈禧太后親自指婚,把榮祿的女兒嫁給載灃,這件事的細節當代學者也未必全知道。此外榮祿住在哪兒,後人只知他後來曾住交道口菊兒胡同,其實最早是居住在東廠胡同,這是外人罕知的,本書記錄無誤,這種事在當時是絕密。
   第五,本書223頁,慈禧74歲大壽時,達賴喇嘛進京祝壽,這件事當時沒披露,本書卻記載了。
   第六,本書237頁,明確指出光緒是被害死亡,近年來,這才基本得到確認,這是很難得的。因為多年來,主流學術界都認為光緒是正常死亡。至於巴恪思還能披露慈禧亦系被害身亡,更是難得的接近史實的記述。
  這麼多的細節,巴恪思都能準確地說出來,靠胡亂編造,基本不可能。此外,他記載去頤和園路上的狀況,也與當時環境能對上,這也說明了一定問題。本書最讓人關注的,是提到他接觸過《李蓮英日記》,據說有15萬字,記錄到光緒、慈禧死後。不知道這個日記是否存在,收藏在哪裏,如果能找到,將是我們解開許多晚清歷史之謎的一把鑰匙,我非常期待它的面世,它遠比巴恪思的書更有價值。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19 11:51 , Processed in 0.12501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