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47|回復: 0

[稗官野史] 中國譯經大師鳩摩羅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11-6 03:37: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鳩摩羅什(344-413)﹐音譯為鳩摩羅耆婆﹐又作鳩摩羅什婆﹐簡稱羅什。原籍天竺﹐生於西域龜茲國(新疆庫車縣)。其父名鳩摩羅炎﹐母名耆婆﹐屬父母名字的合稱﹐漢語的意思為「童壽」。東晉時後秦高僧﹐著名的佛經翻譯家。與真諦(499~569)、玄奘(602~664)、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另說還有義淨(635~713)並稱為四大譯經師。
  幼年出家﹐初學小乘﹐後遍習大乘﹐尤善般若﹐並精通漢語﹐曾遊學天竺諸國﹐遍訪名師大德﹐深究妙義。他年少精進﹐又博聞強記﹐於是備受矚目和贊嘆。在東晉後秦弘始三年(401)﹐姚興派人迎至長安(西安西北)從事譯經﹐成為中國一大譯經家。率弟子僧肇等八百餘人﹐譯出《摩訶般若》、《妙法蓮華》、《維摩詰》、《阿彌陀》、《金剛》等經和《中》、《百》、《十二門》和《大智度》等論﹐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由於譯文非常簡潔曉暢﹐妙義自然詮顯無礙﹐所以深受眾人的喜愛﹐而廣為流傳﹐對於佛教的發展﹐有很大貢獻。所介紹之中觀宗學說﹐為後世三論宗之淵源。佛教成實師、天臺宗﹐均由其所譯經論而創立。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時稱「四聖」。
  鳩摩羅什的父親鳩摩羅炎本是天竺婆羅門﹐出身望族﹐為了躲避相位而出家﹐並遠投龜茲﹐被龜茲王奉為國師。龜茲王之妹有必生貴子的體相﹐西域各國爭聘﹐均不應允﹐卻傾心於國師。龜茲王於是強迫鳩摩羅炎還俗﹐與王妹成親。
  傳說羅什七歲時﹐其母出遊﹐見亂墳場中枯骨散落﹐於是要求出家﹐探尋生死之真相。她七日滴水不進﹐命懸一線。家人違拗不過﹐只好同意。羅什也在此時同母親一起出家﹐並遊學西域諸國﹐學習佛教義理和修行方法。年紀還小的羅什此時已經名震西域了。他12歲時在沙勒國參學﹐沙勒王即專為他舉行大法會﹐請他登高座講經。隨後在遊學途中﹐羅什又論敗了一位著名的外道﹐更加聲名遠播。20歲時羅什在龜茲王宮受具足戒﹐正式成為一名比丘。龜茲王特為羅什建造一個金獅子座﹐並鋪以大秦錦褥﹐請他登座說法。當時的西域各王不僅尊崇佛法﹐而且仰慕羅什的神采﹐每年前來聽羅什講法時﹐都伏身在法座前﹐甘為羅什當階梯﹐請他踩肩上座說法。
  鳩摩羅什不僅在西域享有盛名﹐而且在漢地也多有傳聞。史官上奏苻堅﹐說有奇星出現﹐應當有大德智的人前來中土。苻堅詢問出此星當指鳩摩羅什之後﹐馬上派遣驍騎將軍呂光西伐龜茲﹐並一再囑托呂光﹐若得羅什﹐馬上送歸。龜茲被攻陷後﹐呂光雖然尋得羅什﹐但他並不信奉佛教﹐屢屢戲弄羅什取樂。一次行軍途中﹐呂光在山下駐軍﹐羅什勸說那是兇險之地﹐應當移到高地﹐呂光不聽﹐結果半夜暴雨驟下﹐洪水氾濫﹐死傷數千。此後幾次羅什的預言一一應驗﹐呂光才有所收斂。他們回國﹐剛走到涼州﹐就傳來了苻堅被姚萇所害的消息。於是呂光就留在涼州﹐自己稱霸。呂光父子雖然並不學習佛法﹐但是畏懼羅什的才能為他人所用﹐所以也絕不放他回到龜茲或送去關內。從此羅什被羈困在涼州長達17年﹐精力最充沛的壯年時光緩緩地流逝。
  姚萇、姚興父子久慕羅什風采﹐數次遣使請迎羅什﹐呂氏不允。姚興即位後﹐弘始三年﹐看到逍遙園中出現祥瑞﹐於是派遣姚碩德大破呂隆﹐滅後涼﹐終於迎得羅什到長安。此時的羅什已經58歲了。姚興對羅什極為尊敬﹐奉為國師﹐慕名前來學習聽講的僧俗將近萬人。
  姚興認為羅什這樣的大師必有傑出的後嗣﹐於是不顧他出家人的身份﹐強要他收下十名美女。無奈的羅什此後只能搬出僧捨﹐另外別住了。每次升座開始講法之前﹐羅什總會自嘲地告誡眾人﹕「譬如臭泥中生蓮花﹐但採蓮花﹐勿取臭泥!」
  羈留涼州的光陰﹐雖然阻礙了鳩摩羅什的修行及弘法﹐但是也成為他充分學習漢語的好時機。到達長安後﹐從弘始四年(402)開始﹐通曉佛學、西域諸語、梵語和漢語的鳩摩羅什在姚興、公卿和僧徒的擁助之下開始翻譯佛經﹐講解經典﹐培養弟子﹐開一代之風氣。
  古代翻譯佛經最著名的「四大譯師」鳩摩羅什、真諦、玄奘、不空﹐以鳩摩羅什年代最早。他的譯經事業可謂空前﹐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遠非前人可比﹐他譯出的300多卷、近300萬字佛典﹐影響深遠。他第一次系統地翻譯了大乘佛教論述緣起性空理論的經論﹐使當時的思想界耳目一新。他翻譯的《法華經》、《阿彌陀經》、《金剛經》、《十住經》、《成實論》、《中論》、《百論》、《十二門論》﹐是後代天臺宗、淨土宗、禪宗、華嚴宗、成實宗、三論宗等佛教宗派依據的主要經典﹐《十誦律》、《比丘戒本》和《梵網經》進一步完備了漢地的佛教戒律。在語言和文風上﹐羅什和他的譯經團體一改以往翻譯過於樸拙的不足﹐不僅充分地傳達原典的旨意﹐而且文筆流暢洗練﹐甚至成為文學名篇﹐如影響中國文化很大的《金剛經》、《維摩詰經》、《法華經》、《阿彌陀經》等雖有其他譯本﹐但直到今天流傳盛行的還是羅什的翻譯。
  羅什譯經不輟﹐直到後來死於長安。圓寂之前﹐他發出誓言﹕「今於眾前﹐發誠實誓﹕若所傳無謬者﹐當使焚身之後﹐舌不燋爛。」姚興在逍遙園為他舉行了毗荼儀式﹐以火焚屍﹐煙銷骨碎﹐但是柔軟的舌頭卻沒有被燒燬。
  羅什一生命運坎坷﹐而且當時漢地的佛教水平和接受能力還相對不足﹐也限制了他的才能的充分發揮。曾有熟悉羅什的外國沙門說﹐羅什譯出的經典﹐還不到他所精通的十分之一。鳩摩羅什贈友人的一首詩或許是他一生的最佳寫照﹕「心山育明德﹐流薰萬由延。哀鸞孤桐上﹐清音徹九天。
  鳩摩羅什譯有《中論》、《大智度論》、《百論》、《十二門論》、《般若經》、《法華經》、《維摩經》、《華手經》、《成實論》、《阿彌陀經》、《無量壽經》、《首楞嚴三昧經》、《十住經》、《坐禪三昧經》、《彌勒成佛經》、法華經《彌勒下生經》、《十誦律》、《十誦戒本》、《菩薩戒本》、佛藏、菩薩藏等等。有關翻譯的總數﹐依《出三藏記集》卷二載﹐共有三十五部﹐二九七卷﹔據《開元錄》卷四載﹐共有七十四部﹐三八四卷。後來﹐鳩摩羅什只著有《實相論》二卷﹐以及註解《維摩經》﹐他的文辭婉約清麗﹐不待刪改而文采斐然。曾與廬山慧遠書信答問﹐後人特將他回答慧遠問大乘義十八科三卷﹐輯為《大乘大義章》。
  東漢明帝時﹐佛法傳來中國﹐歷經魏晉諸朝﹐漢譯的經典漸漸增多﹐但是翻譯的作品多不流暢﹐與原梵本有所偏差。鳩摩羅什羈留涼國十七年﹐對於中土民情非常熟悉﹐在語言文字上能運用自如﹐又加上他原本博學多聞﹐兼具文學素養﹐因此﹐在翻譯經典上﹐自然生動而契合妙義﹐在傳譯的里程上﹐締造了一幕空前的盛況。
  從鳩摩羅什所翻譯的經典而言﹐可知他致力弘揚的﹐主要是根據般若經類而建立的龍樹一系的大乘中觀思想。他所譯出的經論﹐在我國佛教史上﹐帶來巨大的影響。《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後來道生弘揚於南方﹐經僧朗、僧詮、法朗﹐至隋代吉藏而集三論宗之大成。因此﹐鳩摩羅什被尊為三論宗之祖。三論再加上《大智度論》﹐而成為四論學派。此外﹐《法華經》﹐是天臺宗的緒端﹔《成實論》﹐為成實宗的根本要典﹔《阿彌陀經》、《十住毗婆沙論》﹐為淨土宗的依據﹔《彌勒成佛經》﹐促成彌勒信仰的發展﹔《坐禪三昧經》﹐促進菩薩禪的盛行﹔《梵網經》﹐使我國能廣傳大乘戒法﹔《十誦律》﹐是研究律學的重要典籍。… …鳩摩羅什在佛教史上﹐承先啟後﹐功不可沒。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18 23:50 , Processed in 0.11597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