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97|回復: 0

[保健資訊] 疫情強勢來襲! 專家教你如何正確調適心理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1-5-26 06:11: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


近日新冠肺炎本土確診案例數大幅上升,民眾面對需長期不出門的生活,心情上開始容易受影響。

近日新冠肺炎本土確診案例數大幅上升,民眾對於疫情的未來走向感到不安,因應疫情的各種配套措施,原先的生活作息面臨變動、調整,民眾心情與行為上開始容易受影響,甚至有焦慮的情況發生。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葉北辰諮商心理師表示,「可以把人心想像成一個容器,容納的情緒量是固定的,因為疫情產生的焦慮感壓縮到內心的容量,就很容易對週遭的人感到不耐煩,進而產生摩擦。」

面對大量疫情資訊 當心過度關注「資訊狂躁症」上身
打開手機一滑,關注疫情現況成為民眾每日的例行公事,葉北辰指出,社群軟體使用民眾多,類似的資訊在不同的群組重複出現而被強化,也是放大民眾對於疫情不安感原因之一,民眾可以對自己限制每日讀取訊息的時段、或次數,來避免過度關注,甚至演變成「資訊狂躁症」。

居家防疫≠與生活脫節 保持真實的人際連結很重要
因應防疫措施,不只一些縣市八大娛樂場所暫時停業,民眾也會自發性避免外出,未來面對需要長期在家不出門,不只生理狀況需隨時注意,心理狀態的調整也是至關重要。專家呼籲在家接收官方可靠疫情消息來源、避免傳播未經證實資訊,建立日常規律作息,例如幾點睡、幾點吃飯,或是起床後換下睡衣,區隔日常與睡覺衣物,這些小小的動作都有助於維持生活品質。

「你要記得保持真實的人際連結,它也會強調一種即時互動性。」葉北辰強調,保持真實的人際連結,不包含文字或語音訊息等等,無法得知對方何時回覆的聯繫方式,而是需要即時性的互動交流。

生活受限制影響心情? 專家推「利他聚焦」
面對突然增加許多限制的生活,葉北辰說,「將焦點放在其他人的獲利點,例如說居家隔離的時候,將自己被隔離的不便,轉換成保全台灣全體人民的福祉,這類型的『利他聚焦』是個有效轉換心情的方式。」

https://youtu.be/VOTHmLLhmxk?t=7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21 02:26 , Processed in 0.18946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