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60|回復: 0

[保健資訊] 聞之色變的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輕忽不得!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2-4-29 02:15: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儘管國內「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並不常見,但後遺症所帶來的家庭及社會負擔卻不能等閒視之。

國外媒體報導一名學生在吃了隔夜加熱的雞肉麵後,出現發燒、腹痛症狀,被緊急送醫後,身上卻出現紫色瘀斑,甚至進展成敗血性休克,最後只能以雙腳截肢保住性命。這則新聞曾引發喧然大波,一時間讓民眾對隔夜菜的食安議題擔憂不已。

不過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認為,此個案症狀及病程與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相似,其主要原因是腦膜炎雙球菌的感染造成,此細菌是透過呼吸道的飛沫傳染,絕對不是吃了隔夜麵才染病的。

國內發生率雖不高,發病後的死亡率卻高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在中東、非洲等國家地區屬於高流行區域,於台灣則屬於法定傳染病。每年約有10人左右被感染,且大部分是境外移入個案。「這疾病的嚴重度及死亡率都極高,且以嬰幼兒及有密集生活型態(如軍營、住宿學生)的青少年兩大族群為高風險族群」。而每年的11月至隔年4月正是好發的季節。

邱政洵指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初期症狀與感冒相近,不易警覺,「一旦受到腦膜炎雙球菌侵襲,進入血液內就會造成敗血性休克;若跑到腦脊髓液內,則恐導致腦膜炎的發生」。疾病死亡率極高,約4至5成;即使有幸存活,後遺症比例也高,可能導致腦性麻痺、聽力喪失、智力損傷、癲癇等,深刻影響患者一生,不得不慎。

預防是關鍵,提前施打疫苗可降低染病風險
儘管國內「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並不常見,但後遺症所帶來的家庭及社會負擔卻不能等閒視之。「由於症狀與感冒相似、病程變化快速,即使大部分臨床醫師都能診斷,但當病程進展到症狀出現時,往往已經非常惡化嚴重」。邱政洵說,要避免及預防受到感染,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疫苗。

目前已有兩種腦膜炎雙球菌疫苗,一種是針對國外流行的A,C,W-135,Y血清型的腦膜炎雙球菌結合型疫苗,另一種是針對國內流行的B型血清型菌株而開發的重組蛋白疫苗。

至於民眾應該如何施打?邱政洵建議有幾個族群最好提前預防,例如:免疫系統有缺損如先天或後天脾臟缺損、B或T細胞免疫功能下降,可參考台灣地區較流行的菌株,接種B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而即將前往國外留學或居住、或要去流行高風險國家旅遊的民眾,則建議兩類型都接種。「如果是依據年齡分析風險,在考量死亡率高的情況下,嬰幼兒亦屬於高風險族群,確實也可考慮施打B型疫苗」。

在國家公費疫苗資源有限下,目前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仍屬自費項目。邱政洵提醒,打疫苗就像買保險的概念,家長若擔心家中寶寶健康,可自費為家中嬰幼兒接種疫苗,加強保護力。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31 04:19 , Processed in 0.10020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